第701章 至死不悟,诚可笑也(1/2)

.com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天怒剑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上官海棠请来的那些人,终归还是没人敢拿天怒剑,上官海棠把天怒剑放在锦盒内,作为战利品献给李瑾瑜。
  李瑾瑜当然是看过天怒剑的,因为这把剑就是李瑾瑜从大理带入苗疆。
  武三思能够得到天怒剑,还是多亏了李瑾瑜在献王墓的安排,甚至就连武三思武功被废,也是李瑾瑜的算计。
  武功被废的武三思,不得不转修天怒心法,然后就成了这个鬼模样。
  只不过当初的天怒剑,寒芒闪烁杀气腾腾,如今却是锈迹斑斑,明明吸收了诸多气血,却不显露任何威势。
  上官海棠笑道:“神物自晦,我们的霸气不够催动天怒剑,如果王爷对此有兴趣,倒是可以尝试一二。”
  李瑾瑜道:“没什么可试的,既然剑在我手中,那就翻不起风浪。”
  归海一刀问道:“王爷难道不想毁了这把剑?现在是最好的机会!”
  李瑾瑜摆了摆手:“我还不至于连一把剑都容不下,只不过这把剑实在是太过凶煞,暂时必须封存起来。”
  对于李瑾瑜如何处理天怒剑,上官海棠和归海一刀并不在乎,两人只是把兵刃送过来,然后就告辞离去。
  两人离开之后,李瑾瑜看着锦盒中的天怒剑,脑中想到了一重算计。
  如此神兵,若是就此封存,未免太过于可惜,应该送给某些人才对。
  略一思索,李瑾瑜唤来魏忠贤。
  当初秦般若以容氏操控魏忠贤,魏忠贤不甘心被操控,把秦般若的情报卖给李瑾瑜,如今他刚好也在南诏。
  无论有什么迫不得已的理由,魏忠贤终归犯了大忌讳,李瑾瑜若是以此为借口除掉他,不过是动动手指的事。
  但如果把魏忠贤除掉,简直比封存天怒剑更加可惜,此事万万不可行。
  李瑾瑜道:“魏忠贤,你做的那些事我都知道,我可以容得下你,但有些人容不下你,我给你一个选择。”
  “请王爷吩咐。”
  “你以此作为理由,带着天怒剑逃到满清,可以把宝剑作为投名状,也可以用别的方式,在满清站住脚跟。”
  “是,谨遵王爷命令!”
  魏忠贤心中自然多有不愿,但对于李瑾瑜的命令,他没有拒绝的资本。
  与其想那么多有的没的,不如直接答应下来,反正李瑾瑜名声极好,就算安排必死任务,也会安排好后事。
  李瑾瑜道:“我知道你的顾虑,你可以带着容氏离开,一切都由得你。
  你到了满清之后,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全都随机应变,只要我没有派人与你联络,你做什么都是自由的。”
  魏忠贤道:“多谢王爷慈悲。”
  李瑾瑜把锦盒扔了过去:“这就是天怒剑,你可以去准备做事了!”
  魏忠贤拿着锦盒,缓步离去。
  过不多时,魏忠贤到了苗疆的一处山谷,打开锦盒,握住了天怒剑。
  霎时间,天地色变,剑气如虹。
  锈迹斑斑的宝剑,顿时绽放出远超从前的光辉,刚刚吸收的气血,不受控制的灌注到了魏忠贤的奇经八脉。
  天怒剑并非在灌顶传功,而是利用吸收来的气血,为魏忠贤洗筋伐髓。
  魏忠贤练武天赋极高,但他练武的年龄实在是太晚,纵然修行的是葵花宝典这等绝学,也难有什么大成就。
  如今武三思毕生气血,尽数灌注到魏忠贤体内,为他洗筋伐髓,原本堵塞住的经脉,尽数被澎湃力量贯通。
  洗筋伐髓的痛苦,不亚于把身体一寸寸的凌迟,而且是连续不断凌迟。
  此等痛苦,寻常人万难承受。
  不过魏忠贤心性坚毅,竟然硬生生承受住痛苦,把痛苦作为磨砺,作为自己蝼蚁化龙的风吹雨打、电闪雷鸣。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要做人上之人,我不要再让任何人掌控我的命运,谁也不能掌控我的命!”
  魏忠贤咬牙坚持,根据宝剑传递而来的天怒心法,引导气血贯通经脉。
  不知过了多久,魏忠贤终归还是没能撑过去,昏倒在了地上,李瑾瑜悄然现身,为他服下三颗保命的丹药。
  五个时辰后,经历完洗筋伐髓的魏忠贤,带着天怒剑和容氏赶赴满清。
  容氏是一把双刃剑。
  带着肯定会被人怀疑,同时却也是最好的软肋,只要把软肋送上去,满清纵然有怀疑,该给的官职却不会少。
  赵大赵二武三思先后身亡,魏忠贤带着天怒剑去往满清,苗疆的事情初步得到解决,接下来就是繁杂事务。
  首先,安抚苗疆百姓,修整被打坏的房屋、道路、桥梁,重建南诏城;
  其次,南诏这个名字留用,朝廷在此设立南诏都护府,刚从京兆府尹调任而来的包拯,是首任南诏大都督;
  其三,应三位大祭司的邀请,帮助苗疆重新划分地域,统计人口,三位大祭司各自任命为对应州府的刺史;
  其四,何玉虎卸任教主,成为岭南道安南都护府大都督,五仙教新任教主名为蓝凤凰,是红苗大祭司弟子;
  理论上来说,苗疆之地仍旧是苗人掌控,但统治结构,已经发生改变。
  倒不是李瑾瑜毁诺,而是三位大祭司带领数十位苗疆宿老恳请,李瑾瑜不好意思拒绝,只能主动帮助他们。
  待到框架搭建完毕,已经过了足足两个月时间,李瑾瑜把余下的事务交给包拯和宋璟,带人返回到金陵。
  李瑾瑜离开的这些时日,江湖中发生了许多变化,前些时日分派出去的各种事务,大部分也都已经完成。
  首先是东瀛派来的使者。
  这些人在中原一年时间,靠着重金和美色,结交了不少关系,柳生家族的某几位弟子,甚至在中原开宗立派。
  此门派名为“扶桑门”。
  准确的说,应该算是“分堂”。
  隋唐交接之际,有风尘三侠,也就是虬髯客、李靖、红拂女,大唐一统天下之后,虬髯客乘船东渡东瀛。
  原本只是打算隐居,但在东瀛的日子着实无聊,便创立了扶桑门。
  扶桑门并未流传太久,虬髯客坐化之后,扶桑门便被东瀛的十几家武道家族瓜分,每家各自得到部分传承。
  柳生家族流传久远,实力雄厚,得到的传承最多,到了中原之后,打出虬髯客的名号,在中原开宗立派。
  柳生家族这些门人弟子,也算是颇有几分手段,成功的站稳了脚跟。
  邙山派曾与扶桑门争锋,但除了金世遗和谷之华,别的弟子尽数落败,而且败的干脆利落,一刀直接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