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万灵入地府,修罗遭劫 6K(2/4)


      如今,他们这条进化路的源头,新一代道祖恐怕已经是地府掌舵人一级了,否则也不会这么堂而皇之的将他们引进来,也没有其他古地府的生灵干涉。
      果不其然,当进入地府后,他们第一个见到的生灵就是十五首绝王,这位屹立在王道绝巅的强者充当引路人,带着他们一路深入,越过了十都领域进入六道轮回的最深处,地狱道。
      “上苍的准仙帝?那些人似乎并非我族生灵。”
      “那是地狱道原本在上苍的部众与人马,竟然也跟着带进来,他这是彻底与上苍划清界限了。”
      “这可是大功一件,接引上苍一百零八域之一入地府,其中还有一位准仙帝,已经是开战以来最大的功劳与战绩了。”
      “无间道祖才刚消失,他就有所动作,地府之主却还迟迟没有进展,这···”
      十都古城内,一位位绝顶无上都投来了目光,察觉到了来者身份,却无人敢阻。
      地狱道万灵祭主,正面击败了无间道祖的猛人,更疑似是其失踪的幕后黑手,连饿鬼道与畜生道都与他站在一边,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代表整个恶三道了,古地府风头最劲的掌权人名副其实。
      且,这接引凌霄域上下生灵包括准仙帝入地府可是天大的功劳,是能上报高原邀功的大捷,谁敢阻?
      听着这些人的话语,凌霄域众人也不由一阵骚动,万灵道祖坠入古地府后竟然还发生了这么多事情,甚至击败了一位黑暗道祖,要在这里另立门户?
      这也太疯狂了些,莫不是在围魏救赵,缓解上苍局势?    “纵使堕入不祥,也仍然在曲线救护上苍,万灵道祖,真如世人所言那般,大慈大悲,大勇大仁啊,我等此前还对他有所怀疑忌惮,真是羞愧。”此前踌躇不前的凌霄域进化者纷纷叹息,一阵感慨。
      在前引路的十五首绝王不语,带着他们进入了地狱道疆土,这里遍地白骨,烟尘漫天,一座座白骨岛屿高悬,一方方漆黑大陆沉浮,最中央更是屹立着黑金大殿,内里有熟悉的气息在升腾。
      但却比当初强盛了不止一个档次,是真正的道祖,极为强势。
      “帝光仙王!”
      蓦地,诸王惊呼,感受到了一股可怕的压迫感,地狱道最上层,他们赫然见到了一头可怕的灭世大凶,拥有二十一颗头颅,最后一颗更是帝光所化,覆盖着青金色的鳞片,狰狞而骇人。
      二十一首各个都不同,却中间的龙头外,还有白虎头、貔貅首、真凰颅、饕餮脑袋等,龙躯之体在那里盘绕舞动,还拥有着祖鹏与祖金乌、祖凰的三对神翼,煽动之间大道神链亿万重,它的体形实在庞大无比,更于仙王极限之上孕生出了帝者光辉,恐怖无边。
      而如此狰狞可怕的怪物,却也对着帝座上的一道身影俯首臣服,成为坐骑。
      此刻,人们终于见到了那雄踞帝座上的身影,只是却一片模糊,不可直视,被浓郁的帝光所遮掩,进化路的轨迹盘绕交错,时而显露出那玄袍紫衣、金冠垂发的装束,面容却是怎么也看不清,反倒让自己一片恍惚,像是要深陷入那种帝者光辉中,匍匐其座下。
      “白发沾万劫,岁月空流转,诸位,别来无恙。”
      帝座之上,向宇飞悠悠开口,传来宏大之音,在地狱道内回荡,有种莫大的威严。
      万灵道祖?!    此刻,没有人不震惊,感受到了磅礴无匹的压力,尽管对方已经收敛了,血气归于自身不再弥漫,可那种隐约间的威势,那种潜在的无上波动,依旧让人心胆皆颤,忍不住要顶礼膜拜下去。
      尤其是九大长老与引路人准仙帝,一种熟悉而陌生的感觉在涌现,他们并未感受到己身进化路的堕落与侵蚀,不禁对视一眼,心中冒起一个可怕的念头。
      “既见祭主,为何不拜!”十五首绝王与二十一首灭世大凶齐吼,可怕的威压横扫而过,惊慑群雄,让诸王都一阵悚然。
      “拜见万灵道祖!”
      霎时万灵共拜,整个凌霄域的进化者全都聚集到了这里,成为地狱道门人。
      今日起,他们远离上苍故土,成为古地府的一份子,令上苍一百零八域空了一域。
      向宇飞俯瞰整个凌霄域生灵,面无表情,他今日接引众生归来,也是另有考量,不仅是要壮大门人,也是要遮掩最后一处缺漏,都知道他是万灵路道祖,当代文明之主,连他都坠入了不祥中,万灵路却分毫不受影响,这显然不可能。
      故而,他抬手一点,十色进化物质如雨点般洒落,笼罩了每一位凌霄域进化者,包括万灵路的所有人,甚至准仙帝,推动进化,融入他们的本源内,并不会如黑暗物质一般诞生第二元神,等若于‘共生体’一般,推动双方共同壮大,互惠互利。
      当然成为神圣进化者后,这些人也将成为他的门人,与地府其他的黑暗生灵也没什么太大分别了,只是避免了被替换堕落的苦难,平白捡了一次蜕变进化的机会。
      “道祖?地府如今的局势,似乎并不安稳?”白虎准仙帝感受了一番体内的变化,实力的确壮大了一截,这是进化路源头的加持,向宇飞每一次实力的提升,都将带动他们一起壮大。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