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坏在一张破嘴上(1/3)

.com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自从登基50周年盛大庆典过后,皇帝李察大幅度的向内阁和议会让渡权力,减少对帝国政策的干涉,基本处于半隐退状态。
  事实证明,地球离了谁都不影响转动。
  内阁总理大臣潘守国公爵获得了空前自主的权利,在其主导下,大唐帝国经济发展平稳而有力,社会繁荣安定,对北美东部片区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民族融合进程持续推进。
  这两年的经历表明,帝国政府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的引领社会发展。
  现如今
  其准备在明年初,发动对东印度群岛大规模的扩张殖民战争,也得到了皇室的默许,正在紧锣密鼓的战争筹备中。
  半隐退之后
  皇帝李察有了更多的时间,站在历史的高度去解读当今世界风云,对其内在的必然性认识的更加深刻。
  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在于欧洲德奥意三国同盟与法俄军事同盟两大集团的对峙,双方不断加强军备,升级军事对抗,是当今世界风云的焦点。
  英德矛盾的爆发和迅速恶化,成为当今世界的新热点,吸引了世界范围的关注目光。
  此事源于189-5年詹森远征之后,德皇威廉二世向德兰士瓦总统保罗·克留格尔拍发了一封着名的电报,表示热情祝贺,电报极大恶化了英德关系,促使英国下决心以武力解决与德兰士瓦的争端。
  在皇帝李察看来;
  英德间矛盾的迅速激化,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考量的是双方统治者的政治智慧。
  在这一点上
  威廉二世显得狂妄而愚蠢,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大不列颠帝国的底线,从而促使双方的矛盾公开化,双方国民间敌对情绪迅速上升,无论如何都不是明智的选择。
  即使心中高兴,又何必手贱的给德兰士瓦总统保罗·克留格尔拍发这样一封电报?
  这种行为无异于撕下了英国人傲慢的面纱,将其置于欧洲人的众嘲之中,心高气傲的英国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等羞辱?
  189-5年底,英国殖民地南非矿业公司的高级职员詹森博士,带领500名南非公司的警察及几挺机关枪,企图远征德兰士瓦,推翻德兰士瓦的保罗·克留格尔政权。
  189-6年1月2日,詹森武装在库格斯多普被南非警察部队包围,除134人被击毙外,其余的人,包括詹森在内全部被俘虏,身陷令圄,这就是一时间名扬世界的“詹森事件”。
  明眼人应该都能看出,在“詹森事件”背后,有英国殖民地部大臣约瑟夫-张伯伦的影子,绝不是一场毫无征兆的鲁莽行动。
  詹森博士私下里是英属开普殖民地总理塞西尔-罗德斯的好友,通过梳理脉络发现,此次事件具有半官方性质。
  皇帝李察将英德矛盾,置于大国竞争的角度来审视,可以发现其必然性。
  无论德皇威廉二世是否开发这样一份着名电报,英德两国间的摩擦总会因为这样和那样的意外事件,从而滑入全面对抗的危险边缘。
  合理管控分歧,极为考验统治者的政治智慧。
  从历史上看
  1875年,英国生产了世界47%的生铁,和38%的钢,英国的生铁和钢产量与德国相比,有两倍左右的优势。
  然而仅仅6年后,1881年,唐国的钢产量超过了英国。18年后的1893年,德国的钢产量也超过了英国。
  到了去年底,德国钢产量达到了662万吨,英国只有498万吨,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欧洲经济优等生德国的工业化进程,犹如彗星般冉冉升起,正在大步超越动作迟缓英国工业,取得全方位的胜利。
  两国近在迟尺,英国人对当时德国工业增长的更直观体验,来自于大规模替代英国本土和海外产品的德国出口品。
  1890年到去年间,英国对德出口翻了一番。
  但这只相当于英国自德进口(在此期间翻了两番)价值的一半,贸易劣势明显,越来越多德国制造的商品潮水般涌入英国市场,而英国工人却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
  仇恨在民间蔓延,1896年的一本畅销书《德国制造》中写道;
  “一个庞大的商贸国家正在以英国的繁荣为代价迅速崛起,并与英国争夺世界贸易霸主的地位。”
  经济上优势的丧失和世界霸权被挑战的羞辱感,让仇德情绪在英国迅速蔓延。
  今年6月,英国《泰晤士报》公开发表仇德言论:“如果德国明天消失了,世界上所有的英国人都会变得更富有一些。国家之间曾为了一个城市或继承权而进行几年的战争。它们难道不会为每年数亿英镑的贸易而开战吗?德国舰队的扩充只会使英国对它们的打击更为沉重,他们的舰只将很快沉入海底,或者被拖到英国海港。”
  英国媒体《星期六评论》宣称:”如果英国希望保持自己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优越性,威胁英国的民族需要被消灭掉”“做好与德国开战的准备,因为德国必须被毁灭。“
  在这种互相仇视情绪强烈的情况下,德皇威廉二世这份着名的电报等于火上浇油,瞬间引爆了英国人的敌对情绪。
  伦敦政府公开宣称;“一旦爆发对德国的战争,皇家海军会在对手从报纸上读到宣战消息之前就首先出击!
  这种不加掩饰的敌意,反过来又加剧了英德政府间的不信任,促成了双方走向全面对立。
  在这个世界上
  还没有哪个国家政府敢于把大不列颠帝国的警告当做耳旁风,那无疑是将自身国家安全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谁也无法承受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
  对德国人而言;
  最危险的就是来自于海上的威胁,英国人有能力摧毁正在高速发展中的德意志帝国海军。
  翻翻历史就知道,英国人在这方面可谓是劣迹斑斑,不宣而战是私掠船时代英国海军的传统,臭名声远扬世界。
  例如1807年,英国不宣而战,用突袭的方式摧毁了中立国丹麦的海军,并炮轰哥本哈根,在战争中杀死超过2000名市民。
  英国议员大言不惭的宣称;
  对丹麦的袭击是正当的,因为英国认为丹麦可能有和英国敌对的想法。
  对英国来说,”莫须有“三个字就足以发动一场战争。
  也就是说
  只要让英国感受到了威胁,英国就有权铲除这些潜在的危险。这是大不列颠帝国统治世界的天赋神圣使命,发动战争的借口合理而正当,不接受任何反驳。
  这种强盗逻辑,令德国人始终处于对英国先发制人攻击的恐惧中,更加坚定了建立一个强大海军的初衷。
  德皇威廉二世表示:
  “面对(英国)这样的利己主义,除了支持自己要求的实力外,什么都没有用。“
  而这样的公开表态,除了更加激怒英国人以外,不会产生其他的任何正面作用。
  冷眼旁观世界风云,皇帝李察发现,很多事情都坏在了德皇威廉二世一张直言无忌的破嘴上面,他完全不懂“韬光养晦”这4个字。
  英德关系是如此,俄德关系也是如此,法德关系更是如此,现如今,陷入波折中的唐德关系同样如此。